2005年3月23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银行“信誉蒸发”才更可怕
牧野风

  因为有银行内鬼里应外合,储户存在建行长春支行的3亿元存款竟然神秘蒸发!日前,又听说涉嫌职务犯罪的建行铁路支行副行长郭强和营业员潘丽娜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据3月20日《珠江晚报》)。与3亿元巨款的“神秘蒸发”或经济损失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蒸发”,恐怕才显得更为可怕!
  储户3亿元的巨额存款在银行账户上“神秘蒸发”,如此金融腐败的情势的确令人触目而惊心!这是一起因银行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利用职权为自己牟利的典型案例。除了储户遭受到的巨额直接经济损失,因如此金融腐败而引发的“信誉蒸发”带给银行的无形损失,恐怕才更为可怕,也更为致命。银行是以信用为经营载体的特殊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说,信誉既是每家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其在市场竞争中赖以立足和生存的最基本的生命元素。故而对于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而言,没有任何的损失会比其自身的信誉损失更为要命和可怕!
  有学者指出,最大的腐败不是违反制度的腐败,而是利用制度进行投机钻营的腐败。当预警一次次在中国金融机构的耳际叫响,金融腐败的情势却非但没有停止和消弭的迹象,却反而愈演愈烈,其真正原因,就是时下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自身的腐败已成为一张导致金融腐败滋生和蔓延的最大温床。正是制度层面的深层次腐败,不仅使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难保,更给中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和变数。如今,国有商业银行正处在酝酿上市的关键当口,如此屡铲难除的金融腐败,肯定会成为其成功上市的最大障碍,即便蒙混过关,如此信誉风险也必然成为引发日后市值损失的最大诱因!
  股改上市作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趋势,时下的金融腐败丑剧却迟迟不肯离开金融舞台,如此对银行信誉资源具有极大杀伤力的金融腐败,势必会使上市后的银行也潜藏太多市值贬值的风险。故对于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要完成股改上市大业,就必须首先破解金融腐败这一瓶颈,让类似“信誉蒸发”的情势尽早失去其进一步滋生和蔓延的时机和土壤!